2021年的無影藏,主辦單位說有將近150件投稿作品,斬將過關選出二十部影片,在2021年10月的文資電影馬拉松讓觀眾一次欣賞。推薦對台南文資保存有興趣的人,可以各種形式共同參與下一屆的無影藏。以下純屬個人筆記與心得分享(按現場撥放順序)。
01. 手捏子
細緻的定格動畫。
02. 百年黃家 風華再現
後壁黃家古厝,整修的時候發現其實有許多木作梁柱都已腐朽不堪,年久失修,而除了建築結構本身問題,古厝裡的其他雕刻及彩繪,也需要進行整理。因為不同世代對於建築修復的想法不同,也因應時代變化,整修的過程需要更多的討論及細節確認。以廟宇來說,普遍年長一輩的想法會是廟裡東西毀損,再做新的更堪用更好,而對於盡力保存並延續廟裡早期台灣大師製作,如藝術品般飽含細節、珍貴物件的人來說,這些文物值得被完整修復後,再現其風華。相較於廟宇組成複雜,人多難免口雜,家族古厝的意見凝聚力應該是更好的。
黃崑虎爺爺:「歡迎更多人來參觀古厝,感受古厝的美,古厝蓋起來的歷史背景。讓大家了解,我們都有責任,要對這個土地,更加有使命感,更加打拼。我們的祖先是用鋤頭一步一步開墾出來的。」
03. 上帝公請阿立祖看戲
這真的很有意思,台南左鎮區口社寮平埔族原先供奉阿立祖,漢人移入後帶入玄天上帝信仰,幾經神人溝通,阿立祖與玄天上帝合壇結盟,往後便流傳「三月三帝爺生,口社寮阿立祖,上帝公請看戲。」玄天上帝聖誕會邀請阿立祖共襄盛舉。
以檳榔、菸、米酒、甜米糕及鹹米糕祭拜阿立祖,不燒香。
向阿立祖請示流程:向阿立祖祈福請示雙手抱拳(非合十),手拍三下,喝一口米酒依序往左、右、中空中噴出,再以芋頭或是檳榔擲茭。
紀錄片結尾,作者說人與人需要交流,神明跟神明也要交流,這是族群與宗教融合的典範。想到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文章《我問濟公師父:如果我去了教會,三太子還會保佑我嗎?》神明之間不會互有芥蒂吧,人才會。
04. 大菜市
來台南6年多的時間,因為西市場(大菜市)一直在整修封起來的狀態,完全沒有走進建築體內過。去西市場附近,我光顧最多次的大概是江水號剉冰,對面的邱家小卷米粉也是完全沒吃過,每次人潮隊伍都排到不見尾巴,去淺草青春新天地也是借上廁所而已。期待大菜市重新與我們見面的那一天。
這支紀錄片團隊紀錄到大菜市內的宰牛批發商明成牛肉鋪,供應台南新鮮牛肉,每天工作從晚上開始到隔天清晨,第二代老闆娘說日夜顛倒的生活太辛苦,不會要下一代接手,年輕人有自己的打算。(紀錄片拍攝時間至少也是6年多前了,不知道現在明成是否有異地經營。)
還有與金聯發五金老闆娘阿嬤互動,有一幕阿嬤說她想吃芋頭甜甜圈,導演說要跟在阿嬤後面去,阿嬤有點不安地說,他帶著攝影機別人會覺得很奇怪,在原地踟躕一陣。導演說:「做自己就好了,不用管別人。(台語)」阿嬤才露出微笑說是啦。最後還是有買到亞米的芋頭甜甜圈,一個15元。亞米是脆皮甜甜圈,剛起鍋熱熱吃,真的有幸福的感覺。
05. 剪黏匠師傳奇–王武雄
王武雄老師有一面書櫃,蒐集傳統中國經典故事,他可以什麼都不要,但是不能沒有這些書,因為那是他吃飯的工具。他說自己有三不做,業主聽不懂的典故故事他不做,自己不了解的典故故事他不做,只有少部分人了解的典故故事他不做。這是對自己及業主負責,也是原則,不是什麼案子來,有錢他就會做。
被詢問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件時,王武雄老師說:「沒有滿意的作品,這樣才有空間。(進步)」即便已經耕耘一輩子,還是不斷精進自己,對自我有最高的要求,對作品對神都是誠心盡心。這樣對自我專業功夫有自信卻從不自滿的精神,值得更多後輩學習。
06. 文差
07. 從想像到落實–菁寮聖十字教堂的建築與圖說
那天和Justin經過河樂廣場,討論到建築或是造景是否能融入當地環境與氛圍很重要,否則二、三年過後建築本身失去建築師光環,就是淪為居民詬病。
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波姆設計菁寮教堂時,也是首先考量建築之於當地社會的意義。
08. 大道之行集合蜈蚣
太精彩了。「大道之行,集合蜈蚣」指每年在台南學甲慈濟宮舉辦的上白礁謁祖祭典。
蜈蚣陣由竹、木材質搭成抬閣,小朋友被裝扮成三國演義、中國神話中的人物,化妝師會依照小朋友的個性和長相決定扮演角色,小朋友坐在蜈蚣陣上,由人力扛起,長長一隊伍綿延百尺多。
受訪的爸爸媽媽小時候也有坐過蜈蚣陣,且不約而同說,坐過蜈蚣陣的小孩,不會變壞。
府城有做十六,學甲有蜈蚣陣。
「扛工肩上的重擔,從來都不是蜈蚣陣的重量,而是一起守護這份傳統的無形文化之責!」
(上集)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