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育】五條港尋廟記 ▎我和台南020


鄭道聰老師帶大家一訪五條港。
這些港已成路。

從金華府出發,第一站我們到水仙宮市場內的寶來香餅舖,傳統餅舖店,有半圓木頭梳子造型的沙西餅(又稱柴酥餅),還有餅五牲和碰餅等台南在地好滋味。鄭老師請大家吃餅和糖,我吃了小口唰嘴的圓形鳳梨酥,粉嫩嫩的涼糕,還有芝麻口味綠豆糕口感,祭拜太陽公所使用的九豬十六羊,吃在嘴裡甜在心裡。


九豬十六羊,第一次看到吃到

第二站是水仙宮,「海外無臺堪避債,大家看劇水仙宮」,這段竹枝詞在描述的是當時「避債戲」的風俗,欠債的人在送神時去看戲,債主只能友善地示意對方要記得還錢。


接著我們尋著水仙宮市場的小路走到景福宮,在景福宮外的石板上刻有以前捐佛銀(西班牙銀元)的紀錄,西班牙銀元因為幣面印刻國王像,看起來像佛頭而被台灣人稱佛銀又稱佛頭銀,這可能也和佛頭港的名稱由來有關。


第四站是聚福宮,再來是崇福宮,崇福宮內祭祀主神玄天上帝,另外奉祀的註胎娘娘,據說是全台唯一。

在以東西巷居多的五條港,南北巷要經過是要蓋橋的,我們因此在通往藥王廟忠義街的石路上,看到刻有相關的詩句,描述此地每日千人經過,造橋添財。


第六站是全台開基藥王廟,主祀扁鵲,另一說主祀是藥王大帝神農氏。藥王廟和其他廟宇坐北朝南不同,是少見的坐西朝東,鄭老師說,這樣有神明看著老百姓日出採藥的祝福意味。很有個性。離開藥王廟時,碰到一位胖胖的,看起來像是剛結束市場工作的阿伯,他載著一隻戴麋鹿角的小狗,阿伯虔誠地合十自己的手和小狗的前肢,拜了又拜,那模樣正是台南人真誠敬天敬神的寫照,任誰看了都忍不住會心一笑。

離開藥王廟,我們來到海安宮,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,其由來一說是府城三郊於乾隆元年(1736年)從湄洲迎奉媽祖香火而建,林爽文事件結束後福康安為感謝媽祖保佑大軍渡海來臺而加以擴建(有一句詩句是「忽然順風大至,千里洋面,一日之內,百舟齊抵鹿仔港。」);另一說則是海安宮與鹿港新祖宮一樣,是福康安在林爽文事件後奏請興建的廟宇。由於該廟位於昔日臺南五條港中的南勢港一帶,鄰近鎮渡頭,故又稱「鎮港媽祖」。

海安宮旁立有「臺灣郡侯蔣公去思碑記」和「臺灣海防同知洪一棟紀功碑」,鄭老師說石碑上所遭到的破壞,可能和乾隆49年,乾隆皇帝為了抑制誇大不實的歌功頌德之氣,因而下令撲毀去思碑、建功碑有關。不能立碑後,清代的好官依神祖牌,被請進寺廟供後人祭拜。

天色漸暗,我們來到接官亭和風神廟,我在大一那年有幸來到風神廟欣賞雞屎藤新民族舞蹈團的室外表演《府城風景畫─霑‧風‧社》,接官亭在觀眾身後,觀眾面風神廟而坐,演出當晚,風神彷彿也與舞者們共舞,我心中的感動與悸動歷久彌新。

自己走一回才能有感地記下古今地理位置。



留言